易混易错点33 中国古时候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
错因总结:对中国古时候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特征不可以正确区别。
释疑解惑
1.中国古时候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时候科学从内容上看主如果经验的终结,缺少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少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察看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时候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剖析。中国古时候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擅长剖析法,把剖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办法论的高度加以说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办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时候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时候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大家的实质需要,却极少可以用逻辑办法对这类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剖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4.中国古时候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考试真题突破
1.(2010·全国Ⅱ卷文综·15)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大家追求的时髦 B.儒者地位飞速提升
C.技术进步推进了文化进步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答案】C
【分析】解答此题,注意题中关键字“今(雕)板……之幸也”,说明,是因为雕版印刷术的创造,推进了儒学的进步。故C正确。
2.(2013·山东基能·19)古时候中国的创造大多源自大家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下列与创造火药密切有关的活动是
A.耕作 B.采矿
C.铸造 D.炼丹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火药创造的理解。火药创造是在唐朝中期;但火药的研究始于古时候炼丹术。从战国到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于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渐渐创造了火药。故答案D符合题意。
3.(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考试·26)国内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拟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类史实说明,国内古时候药学的进步
A.来自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产品经济兴盛的结果 D.遭到了宋明理学的推进
【答案】B
【分析】材料史实没反映出中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重点信息“由国家拟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进了中国古时候药学的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进了中国古时候药学的进步,与产品经济兴盛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进了中国古时候药学的进步,与宋明理学的推进无关,故D项错误。
4.(2014·山东文综·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一同意义是
A.一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进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察看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答案】C
【分析】哥白尼日心说主要探究宇宙,与人无关,故A项错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提出的时候近代科学体系早就形成了,“推进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的是牛顿经典力学,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哥白尼日心说反对了之前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反对了教会宣扬的上帝造人说,都是提供了察看世界的新视角,故C项正确;“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是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
5.(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收获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进了近代科学的进步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年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答案】A
【分析】解析材料重点信息:“近代科学家”、“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这说明恩格斯觉得这一研究成就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而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惊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选择A项。
6.(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叫做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一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进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答案】B
【分析】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但太阳中心说并不是是完全科学的,对技术进步影响甚微;牛顿学说达成了物理学史上首次大飞跃,对人类认识、科技进步产生深远意义;爱因斯坦相对论很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范围,为大家提供辩证看待世界的渠道。A、C、D三项不符合哥白尼。
7.(2014·江苏单科·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大家“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常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程度,发现了抽象常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办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可以为这种看法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答案】D
【分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皆出现于首次工业革命期间,常识(或者科学)与技术联系不够紧密,并没意识到常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程度,不符合题意,故A、B、C项错误;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常识(或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8.(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需要。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技在生产力进步中有哪些用途,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技×(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技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点。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技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点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需要看法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评分说明:
| 论证 |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 |
一等 (12-9分) | 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点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讲解明确,逻辑严密。 | ①看法明确、理由充分。 ②可以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
二等 (8-5分) | ①可以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点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有肯定认识,逻辑关系较了解。 | ①看法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可以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了解。 |
三等 (4-0分) | 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可以够运用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点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认识,逻辑关系不清。 | ①有看法,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②看法不清楚,缺少论证。 |
【分析】本题是开放性考试试题。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史
实,选取科技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点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首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规范的打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需要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模拟突破
1.有学者觉得:中国古时候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类成就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一直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定义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很多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时候科技。
A.缺少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备非常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A
【分析】重点信息:经验工艺的水平上、理论上一直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很多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由此可知,中国古时候科技成就突出,但轻视理性构建,A项正确。B、C、D三项无从体现。
2.阅读古时候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收获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名字 | 朝代 | 著作 |
贾思勰 | 北朝 | 《齐民要术》 |
郭守敬 | 元朝 | 《授时历》 |
李时珍 | 明朝 | 《本草纲目》 |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时候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有关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④农耕经济是古时候科技进步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时候著名科技著作及科技进步特点。剖析各选项,①项不符合本题,科技总结阶段是指明清时期;③项可排除,三本著作分别是农业、天文历法、医学著作,不拥有一脉相承的特征。
3.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觉得《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学会数学常识的人应该满足于可以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非常难全部搞了解,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钱宝琮觉得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中国古时候科学缺少理论性探究
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数学常识非常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答案】B
【分析】材料重点信息是“《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而非钱宝琮对待科研的态度,A项错误;依据对材料的理解,《九章算术》的作者觉得数学家应该满足于可以解答生活实践中的应用问题,对于理论性的问题,虽然能了解,但要搞了解很不简单,不应该在这方面费太多的精力,这反映了古时候科学缺少理论性的深究,B项正确;材料强调数学常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实用性,C、D两项错误。
4.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大家“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常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程度,发现了抽象常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办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可以为这种看法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答案】D
【分析】依据题干中“常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程度,发现了抽象常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办法”,说明常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此现象发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A、B两项理论并未与技术结合;C项是首次工业革命中经验积累的成就,排除。故选D项。
5.牛顿特别强调,作为自然哲学中数学演绎的起点,应当是观测到的成效和力学运动的那些规律。近代物理学比其他任何自然科学进步得更成熟和更快,这是个主要原因。这反映出
A.实验与计算结合能够帮助近代科学研究
B.牛顿开创打造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C.物理学的进步是以数学研究为首要条件的
D.科学进步改变了大家认识世界的视角
【答案】A
【分析】从题干中“作为自然哲学中数学演绎的起点,应当是观测到的成效和力学运动的那些规律”信息可知,牛顿使用了数学演绎和实验的科学办法,从而推进了近代物理学的飞速进步,这说明实验与计算结合能够帮助近代科学研究,A项正确;B、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C项与题干意思不符。
6.“让一个金属球在一个光滑的斜槽内滚过不一样的预定距离,再对每个所用的时间加以比较。时间的测量是由从水桶小孔中流出的水的多少来决定的。结果:距离之比与时间平方比之间无明显的不同。”这种科研办法的开创。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C.大家据此原理发现了海王星
D.使得实验成为唯一的科学研究渠道
【答案】B
【分析】题干材料反映的科研办法是“实验”,开创这种科研办法的是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进步奠定了基础,故选B。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在牛顿时期,排除A;C项是牛顿收获的结果,排除;D项错在“唯一”,排除。
7.炼丹家们距离真的的创造火药其实只有近在咫尺,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大家,在炼丹中要预防硝、硫、炭合炼时所导致的失火。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时候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 B.思想观念和革新意识
C.社会进步需要的不足 D.科技进步基础的薄弱
【答案】B
【分析】材料中“谆谆告诫大家,在炼丹中要预防硝、硫、炭合炼时所导致的失火”是观念问题,致使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故B项正确。
8.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叫做“农历”、“阴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1月”,其次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量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点。中国古时候历法
A.服务于深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就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原因的影响
【答案】A
【分析】依据材料“阴历”、“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二十四节气都与农业有关,服务农耕经济,故A项正确。
9.17、18世纪的人类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讲解:自然界仿佛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根据通过察看、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人类的各门常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量简单的、一直如一的定律。这一“讲解”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了启蒙运动发生的势必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规律
【答案】A
【分析】据材料“通过察看、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可知,经典力学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故A项正确。
10.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收获对比。这反映出
中国 | 西方 |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 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A.中国古时候科技已全方位落后于西方
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
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
D.西方科技渐渐具备近代化特点
【答案】D
【分析】《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具备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体系,故D项正确。
11.某一时期,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创造,科学家常常将它科学著作冠以“新”字,如培根的《新科学》、开普勒的《新天文学》、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这反映了
A.科学取代宗教的年代需要
B.工业年代科学与技术结合
C.个人的价值得到高度崇拜
D.启蒙思想在社会全方位渗透
【答案】A
【分析】由材料中科学家将科学著作冠以“新”字,意在说明近代科学与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学不同,因而这一举措体现了科学取代宗教的年代需要,故A项正确。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的大多数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特别是伯明翰。”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是科学革命的根源
B.19世纪科学革命的中心发生转移
C.工业革命推进科学革命深入拓展
D.科学进步是工业革命的必要首要条件
【答案】C
【分析】依据材料“大多数科学进步……特别是伯明翰”的信息可知,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科技的影响,即工业革命推进了科学的进步,故C项正确。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需要。
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中国古时候技术收获,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创造的。从蒸汽机的重点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施。“风箱”是国内宋代创造,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常见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国内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从这个角度看,国内古时候一流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创造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创造“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制造出蒸汽机。
——薛依群《哪个让大家与蒸汽机擦肩而过》
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少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平时维护在人手上看上去顾此失彼,蒸汽机产量没办法满足市场需要,也就非常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用。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极少的蒸汽机。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每当蒸汽机发生紧急问题,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修理,如此自然会使很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及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久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被所有人同意。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
——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
推广用缓慢缘由》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常识,概括中国古时候科技的特征。
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常识,剖析中国古时候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
【答案】特征: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渐渐落后;技术零散,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为西方近代科技的进步提供了借鉴。
问题:熟练技术工人匮乏;机器制造业不成熟,生产进程缓慢;维护和维修困难;资本的投入不足;手工劳动者的抵制。
影响: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收获,对世界科技的进步起到了推进用途;都对人类文明有着广泛的影响;都对世界经济的进步和生产、生活方法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