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兴趣班太多,反而“抹杀”兴趣
依据调查报告,3岁以下孩子的爸爸妈妈说我们的孩子一项才艺都没学的仅占约10%。约有60%的3至6岁孩子,所学的项目在1到3项之间。尤其是6岁以上的孩子,大部分选学3项以上的才艺,35%的孩子甚至选学过6项以上的才艺。有关专家觉得,无论如何选,都应考虑到孩子的实质承受能力。
但,对于参加兴趣活动一直抱有“非常浓兴趣”的孩子仅占四成左右。意料之外的是,有的爸爸妈妈在感叹孩子的兴趣随年龄增长反而降低时,无不遗憾地说:“兴趣班成了兴趣的杀手。”由于约有5%左右的孩子觉得自己“一直就没什么兴趣”,只不过在应对父母的安排。与此相反,父母的“兴趣”大大超越孩子。调查表明,当孩子表示不想继续参加才艺兴趣班时,大多数爸爸妈妈都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坚持下去。
2.海外专家:孩子“虚度光阴”不是罪恶
其实,望子成龙的心情,古今中外的爸爸妈妈都差不多,假如我们的孩子整天什么事都不干“虚度光阴”,爸爸妈妈们都会受不了。但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英国心理专家指出,对孩子们来讲,“虚度光阴”也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抹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帕特里克奥唐纳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他觉得孩子天生具备游戏和探索的天性,在3岁之前,这种行为一般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进行,3岁将来,是孩子自主期。假如孩子们发现他们有兴趣的事情,或期望融入孩子间的社交活动,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除非他们没玩伴或活动的限制太多。而5岁-6岁更是孩子们自主社交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不喜欢过多和爸爸妈妈待在一块,而更喜欢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玩耍。奥唐纳说,这个时候,那些喜欢分秒看着自己孩子的爸爸妈妈应该注意了,不可以时刻充当“卫星定位仪”,监控孩子。
3.“无聊”有助储存能量
爱哲希尔大学资深心理学讲师理查德拉里指出,对孩子们来讲,“虚度光阴”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抹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拉里指出,肯定时间的“逃离”和创造力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要紧,爸爸妈妈应该允许孩子有无聊的时候。拉里称,爸爸妈妈不要时时刻刻照看我们的孩子,而要留给他们独处的时间,给孩子们自娱自乐的自由。
奥唐纳对现代英国青少年的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来爸爸妈妈过多安排孩子活动的教育模式,已经令英国青少年培养了需要其他人领导和不会自己作决定的性格特点。